新闻资讯

xinwenzixun

全国统一免费咨询电话

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0000-0000

Q Q:1234567890

E_mail:xpsyxf.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半岛电竞

您当前的位置是: 半岛电竞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AG旗舰厅现代教育理念范文

发布时间:2023-05-14 18:11:13 丨 文章作者:小编 丨 浏览次数:994

  AG旗舰厅现代教育理念是教师素养的核心。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用“爱”教学,并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水平、教育效益等。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推广,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冲击,中职生物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学会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传统教学方法中合理的部分与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提高整体效益,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要将现代教育理念作为根本。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要师德并重,教书教好书,育人育好人,把自己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用“爱”教学,用自己的真诚打开学生的大门。学生敞开心扉,教学工作就完成一半了。同时,教师应该知道,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以学生为核心的,倡导师生合作,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知识面、实践能力,将智慧与知识链接,占据成功的制高点。在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领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他们营造创新的环境,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益。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认知、理解、巩固、运用等几个环节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而现代教学方式则是将这几个环节融为一体。通过心理学的知识我们得知,在学习中,我们所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所发挥的作用越大,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深入,越不容易忘记。现代教育方式的使用,使得我们在微观、宏观领域的认识更加透彻,对一些运动规律的了解也更清楚。通过利用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设备,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认识,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现不同生命的情况,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记忆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幻灯片、相关的电影、录像等设备,可以让学生从单纯的文字记忆,转向文字、图像、动态三重记忆。在学习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时,如果利用显微镜,就可以看到细胞内部的具体组成;通过先进仪器,又可以将人体内部的细微结构放大很多倍;使用X光摄影时,可以观察到人体骨骼的运动、消化器官的蠕动、血液的动态。再如,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胃肠消化食物的过程是很困难的,但是通过电影等媒体,运用一些特别的拍摄技术,就可以在短短30秒时间内观察到长达3个小时的胃肠消化过程。这些方法,有利于通过大屏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扩大观察范围。

  抽象、动态、微小,是生物学科的三大特点。例如人体内部的细胞组织、神经组织等等,这些用肉眼看不见,更不能用手摸到,这就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再者,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处于一个尴尬的阶段,对事物的认识、理解能力都比较低。因此,我们要通过视听媒体将生物知识化繁为简。比如,在讲有关消化道特殊运动――蠕动时,应用教学录像就可以清楚、形象地展现出“蠕动”的全过程,使得原本枯燥的生物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增强了同学们的理性认识。而且,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暂停播放进行讲解,把课堂气氛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也随之调动起来了,这样,教学工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果。

  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不可以忘记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多过时的东西,已经不适合时代的潮流,但仍有值得借鉴的东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现代教育理念,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中等职业学校的生物教学工作,同时一些最基础的东西更不能忘记:求实,不仅仅指的是教学,做人也是,要严谨务实,联系实际;求活,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方法,结合传统与现代;求新,注重创新方法,转变观念,跟上时代步伐。

  总而言之,在开展教育活动的同时,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在结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同时,吸取传统理念的精华,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生物教学方式在新时代的潮流中升华。

  现代教育理念是:“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健康人格,并促进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现代教学思想。在这次骨干教师远程培训中,我紧紧围绕着突破自己现代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理念落后的难点,实现了飞跃。

  我中学高级也评聘过去9年了,年龄大了,但是在工作过程中,感觉近几年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异军突起,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在教育教学上应用也十分广泛。我们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全县教师的远程教育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我是副校长,也分管这个工作,感觉时刻都要用到现代教学技术,就是在一般学校见不到的微格实验室,我也涉猎了很多,我们邯郸市的武安、峰峰的微格实验室质量就很高,对指导教师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作为引导时代新潮流的教育行业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必然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迅速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发展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现在很多学校开创了校园网站,建立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实行了网上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等等,多种形式齐头并进,让我们看到了现代技术应用于教育是对教育本身一个质的突破,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也提供了自己的现代教育观念。

  在我们学习的《2011年版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北京市八十中学初中部的语文教师刘茜玉所讲授的《岳阳楼记》都在不同的教学环节运用了不同的现代教学方式。刘茜玉在课堂的开头引导学生理解悲、喜二字的时候,设置了2个问题:1)在文中找到出现悲、喜的地方。2)分析迁客骚人“悲”的原因。这个时候老师播放了朗读的片段视屏,体会感受。分析为何而喜?视频的效果就很好,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刘老师在视频后总结说:“感物而动,因物悲喜是人之常情,我们似乎也无可厚非,日常生活中即使没有抑郁不平之事,看到刮风下雨或者是晴空万里,我们都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学生就完全理解并接受了。

  在讲到“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刘老师说:“老师给您们找了一段视频,你们再来感受一下那种阴惨的悲凉的景象。”(播放视频)“加上这样的画面、音乐和朗读,的确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也难怪迁客骚人会发出那样的感慨了。看完了洞庭湖的阴天,讲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下面我们再来领略一些洞庭湖的晴天。(播放视频)看完视频,我震撼了,我上学的时候也学过这篇课文,也会背诵这篇课文,多少年来自己也时常朗诵这篇课文,也时常想象这篇课文的景色和场面,但是在这个时候看到了这个视频,感到那种阴惨的悲凉的景象和洞庭湖的晴朗朗的天气景象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从这里看出,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有着不可替代意义,因此我们要加强现代教学技术方面的理论学习,明确现代技术在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不断完善自身素质,使自己能游刃自如的操纵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我们只有将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与改革教育思想理念同步进行,才能促使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顺应时代潮流,跟上时代的脚步,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思想观念。实施语文教学,应注意渗透“育人教书”、“以人为本”等现代教育理念。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甚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性质与教育状态,因此实现现代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理念的飞跃是一个骨干教师的必要条件。

  要实现现代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理念的飞跃,必须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努力优化中学语文教学过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理论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设计新型的教学模式以优化教学过程。把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作文教学与计算机教育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做到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电脑应用紧密结合。通过新型教学模式的试验,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AG旗舰厅,大幅度地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与教育质量,从而实现现代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理念的飞跃。

  要实现现代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理念的飞跃,必须在本人灵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培养出一大批既能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又能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语文教师队伍。只有系统地学习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及其教育应用等,并能在日常教学中很好地实践,工作能力和语文教学能力才会逐渐提高。只有有意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方法指导日常的语文教学,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并能很好地概括总结试验中的优秀经验,把经验概括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我们的综合素质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从而实现现代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理念的飞跃。

  要实现现代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理念的飞跃,必然要求有现代教育硬件设备的支持,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必然推动对硬件设备及师资培训的投入和建设,也会很好地促进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软硬件设备的大幅度提高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而语文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直接动力。

  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载体。课改以来,我们能感受到多彩的美术课堂时代到来了,可供学生使用的教材版本很多,有的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有的教师自己开发校本课程,教学内容涵盖面广,充分体现了教材的基础性、趣味性与广泛性。教师在知识点方向上的不同,对教材的处理方法也不同,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从教学方法上看,新颖的教学设计突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很好的体现了课改理念下教学过程与教法的创新。如《穿出我们的风采》一课,教材内容是服装搭配,属服装设计。教师就是抓住了这一点定位教学目标,课堂上学生进行服装表演,借此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较高的热情投入,教师以此为契机与学生共同探讨着装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穿出中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充满青春年华的风采。这种教学模式将知识传授与学生探究融于学生活动之中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自然地接受了正确的审美引导并且丰富了着装知识。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美术课逐渐成为一门集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的艺术课,学生接受的艺术教育更全面更生动。面对这么繁杂的内容和形式,如何将这些东西很好的组织起来呢?美术课程改革初期,教师们忙于转变观念,一度为兴趣的激发、活动的开展、师生的互动所左右,将美术知识技能弱化、淡化,只有真正领会课程的宗旨,才能避免这种“为活动而活动”的做法,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领会美的真谛。

  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过硬的专业基本功,这样才能将自己对艺术的感悟传达给学生;其次要有很好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将各种艺术形式很好的组织起来,全面、系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另外,教师还要很好的掌握专业的现代信息技术。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我觉得这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做学生认可的老师,就要做永不干枯的甘泉,永远跟随时代的脉搏,不断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充实自己、提升自己,让新课程的精髓真正落到实处,让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起到导向作用。

  2011版《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祛,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救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主人”的地位归还给学生,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及方法,尊重与爱护学生,即关注学生。教师既要关注学生整体,也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我曾听过这样一节课,课堂上教师出示一位大画家的抽象画,又出示了几幅学生的意象画,让学生感受、比较,结果一位学生说;“学生们画得不乱,科学家画得乱。”从学生的语言中可以看出这位学生对这些画很迷茫,对“画家”、“科学家”这些概念不清楚,可教师听后对学生的回答没有任何评价与指正,只顾自己提出的教学问题,还有一节作品欣赏课、大家都在欣赏作品讨论、评价,课堂气氛很好,可在一个角落,仍有四、五个人在呆坐着没有参与活动,教师却没有过问,一直到活动结束。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只顾教学,忽略了学生,就会出现课堂上各自为“政”的现象,关注学生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处境与感受,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作为教师,在备课时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充分的准备、周密的安排,不要忽视学生个体或个体问题,在学生有困难需要得到帮助时,教师要指导,而不是抛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所谓教育理念,就是统贯教育活动的指导原则,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儒家的教育理念就是通过教育,使各种人才都成为有境界、有修养的“君子”,也就是人文素养很高的优秀人才,从而对社会做出贡献。

  1.1 孔子为主的儒家对教育和知识学习的重视—好学。儒家思想特别是孔子本人的思想中有一值得注意的观念就是“好学”, “好学”是孔子思想中一个具有核心意义的基础性观念,在他的整个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他在整部论语中把“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置于全书之首。好学不仅是一种优秀的能力和特长,也是一种心智的取向,而这种能力和取向明显指向于知识的学习和教育的过程,这样就把伦理德性与好学结合起来了。

  1.2 儒家教育不仅重视知识的“学文”,更强调德性的“学道”。孔子所讲“学”不仅指“学文”,更强调“学道”。就学文而言,学是指知识的学习,尤其是礼乐知识和经典知识。关于经典的学习,在《论语》中提到的有学易、诗、礼。孔子对经典的学习极为重视,“文”是好学的标志性内涵。这不仅成为后来儒学的主要特色,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教育实践。但是,孔子主张除了指经典和知识学习外,还有“约礼”,“修道”也都被包括在内。这样的“学”是品质德性的获得和提升,所以这样的学亦可称为“学道”。

  1.3.1 “谋道”就是“志于道”,是君子的终身追求。君子是为求道而学习。“谋道”是学者的最高目的。按一般的解释“道”就是真理,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追求真理。但是,孔子更强调其中的人文价值及其社会意义,“谋道”是为了承担起社会义务,实现社会的道义原则。

  1.3.2 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就需要提高修养,培养品德。提高自己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钻研学问、修养德性是孔子最关心的事情。也是体现其教育理念的根本途径。孔子将“修德”提高到很高的地位,视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了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体现出社会价值。

  总之,儒家的教育理念,重视经典的人文教养,以君子为榜样和学习的模范,以德行优于知识,以圣人人格为教育的培养目标,突出“学”和自我的主动性在教育过程中的意义,着眼于把人变成全面发展的高尚的人。

  在一定程度上讲,一个国家教育的现代化过程,是本民族文化传统复兴、强化和发扬光大的过程,也是我国的教育改革与现代化过程。

  2.1.1 儒家的“修德”、“约礼”思想中的“克己”。“克己”就是以礼来约束自身。儒家以“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的教育传统,实则是引导人们要学会在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这种教育传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对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扼制各种社会弊端,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1.2 “仁者爱人”。“爱人”有两个方面:一是孝悌为本,这主要强调亲情之爱,纵向反映与父母长辈的血缘关系,横向反映兄弟姐妹关系,这引导人们怎样处理亲属关系。二是爱有差等,即人的爱人之心是由以爱父母为中心的亲人,渐渐扩散到周围其他的人。儒家倡导的爱人之心,是要人们从爱自己的家人做起,从而逐渐培养其爱他人、爱社会的情感。

  儒家教育强调礼教,旨在使受教育者学会为人处世的基本规范。乐即音乐,有利于培养受教育者的优秀品性和高尚的审美情操。它之所以重视受教育者的人文知识技能的培养和情感熏陶,既是出于当时社会的需要,也是儒家自身的教育特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各方面知识技能,又富有与时俱进的人文素养的合格公民。针对“应试教育”内容枯燥和重复,学生个性压抑,人文素养缺失的状况,儒家教育将为我国现代素质教育课程提供有利的借鉴,也将为如何提高现代学生的人文素养带来很多宝贵的启示。

  孔子在教育实践中重视后天习得,提倡“教学相长”,自觉学习因材施教的理念和方法。施教要善于启发诱导,这是孔子因材施教的重要理念和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使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心理条件,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便于引导学生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发展道德情感,树立道德信念,追求远大理想。

  中国现代教育从教育体制到教育内容的变革经历了很长时间,但仍未达到人们预期的目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场关于素质教育的运动掀起了新的教育改革。大家都认识到了“应试教育”给我国人才培养造成的弊端:第一,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第二,学生人格不健全,缺乏合作精神;第三,教育过于注重分数,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第四,教育方法上,忽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素质。这一切都与现代教育的要求和目的背道而驰。

  而针对“应试教育”弊端中的传统色彩,就有人认为在教育改革中与要与传统思想决裂,这显然是片面的。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教育现代化的过程都表明:任何国家的教育现代化都不能脱离对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扬,一个国家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也是本民族文化传统复兴、强化和发展的过程。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虽有对教育改革不利的因素,但其中也包含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以儒家教育为代表的文化传统是我国文化传统的宝贵财富,对于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必不可少。因此,全面认识儒家的教育理念,有效借鉴儒家的教育方法,完善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促进德育优先的人本教育,推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现代化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开展创新性的教育活动,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价值理念,包括学生观、师生观、质量观等,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在学生观上,儒家文化主张忠孝,这种价值取向影响当代的学生观,往往把听话、顺从的学生看作好学生,而把有个人主见,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学生视为坏学生;这就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师生观上,儒家文化历来重视传统和权威的价值取向。“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我国教育中占支配地位,在教育教学中表现为学生绝对地服从权威。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质量观上,儒家文化积极入世、注重功名。反映在当今教育上,即评判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是依照考取高校人数多少而定的。在学生质量评价上,片面强调知识因素,而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培养。

  因此,转变传统的教育价值理念很重要。首先,必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次,树立教育的全面质量观,一方面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对全体学生的培养;另一方面,应注重学生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发展,而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

  当前的学校教学活动,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只注重讲授知识的结果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于是出现了所谓的“填鸭式教育”。在该教育模式下,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因此,学生的素质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也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此,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之间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是师生双方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在相互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使问题得以充分解决的学习活动,目的在于改变教师单一传授知识的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牟鈡鉴.儒学现代性探索[M]. 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2.

  [2]周立升,颜炳罡.儒家文化与当代社会[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2.

  [3]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M].湖北:湖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教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重视,教育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由此,教育工作者面临相比与过去任何时代更多的挑战和压力。

  目前教育工作者的竞争大,工作强度增加,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越来越多。根据各种文献资料数据表明,现代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承担着塑造人类灵魂,传道授业的重任,但是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在社会普遍重视和关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比如:上级领导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学生和家长的压力;工作强度大、时间长,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教师工作的评价标准,学生差异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自我发展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引起的心理落差。再者,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比较多,每个家庭和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不惜重金给小孩开小灶,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和兴趣班,或者给班主任和其他科老师送礼,以求得老师的更多关注和照顾,生怕孩子落后于别人。这无形中给老师施加了比较大的心理压力。此外,孩子如果在学校发生一些意外事件,家长常常不问事情缘由,就向老师问罪;学生的成绩和表现不好,家长也把矛头指向老师。于是家长对老师的不良举动和不良态度,也成了老师每天都必须面对难题。

  教师个体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自我评价也是形成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之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严峻的考验。面对这些挑战,许多教师感到自身专业技能跟不上时代步伐,自我评价下降,无形中增加了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心理压力。再者,近年来,部分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下岗制、工资级别以及按绩取酬等竞争性的评价制度给教师带来持续不断的紧张感。

  在升学指挥棒的导向下,在学校、教师乃至家长对升学率的狂热追求下,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两者相比,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在这种大环境中,教育工作者的绩效评价就以学生考试的及格率、优秀率、升学率为标准,这就导致了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出发点,而忽略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忽略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当今教育领域,各种各样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这使得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方式不得不做出全新的审视,部分教师不得不追求改变,包括放弃已有的教学观、学生发展观。

  教师的职责为教书与育人,因为学生具有的生命性、发展性和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比其他职业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情感。而教学的复杂性使得教师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对于老师来说,每天并不是简单的8小时工作制,除了正常的上课任务外,还要进行课下的备课,修改学生作业和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等,基本上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教师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收入状况却一直不尽如人意。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发展,使得部分在乡村任教的教师的待遇远远低于在发达地区的;而那些在普通学校或者民办学校工作的教师,辛苦程度不比重点学校轻,甚至更操心,可是却很难看到成绩,职称等问题更难解决;在同一间学校中,代课老师的收入又远远低于进入编制的教师相比较,即使他们的工作任务一样,甚至负担更重,压力更大。部分教师群体在不公平感控制之下也更引发心理失衡。

  2.1.1坚持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则以育人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而这,正是教育工作的使命所在。不论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都要从提高素质的根本目的出发,始终以坚决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引导学生走身心健康发展之路,扎扎实实为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奠定“人生基石”。2.1.2树立终生学习观念终身教育的概念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终生教育开始是一种新的理念,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教育系统。到21世纪初,终生教育的概念正在逐渐被终生学习的概念所代替。终身学习更强调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更体现了学习化社会的特征。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这种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深入研究学科以内或者学科之外的知识,只有老师好学,知识渊博,才能在教学中左右逢源,得心应手。2.1.3具备灵活实用的教学智慧现代教育工作者需要转变教学智慧,把生活与知识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知,在生活、成长和经验改造中进行教学,达到“知行结合”的教育理念。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这种灵活实用的教学智慧,让学生学会以生活为老师,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2.2.1教学要体现新课标精神首先,应当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人文传播AG旗舰厅,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等各个方面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2.2.2教学工作的新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平等互动的课堂氛围。2.2.3教师自我调整适应的方法教师要真正了解自己,悦纳自己,有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自我期望值。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要承认自己的不足。面对不如意,教师不应该总拿尺子去衡量别人,应该多反省自己。每天快乐地与学生交流,在教学中,用理智巧妙的方法去处理学生犯的错误,学生们的每一次获奖、每一点进步,都是对自己教书育人成绩的肯定。教师要始终带着饱满、乐观、阳光的情绪面对学生,宽容、快乐的情感从自己的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并且将正能量传递给每个人,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理念、智慧和策略,国内外许多教育专家为此一直进行着不懈努力,针对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压力进行调查分析,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提出了理论指导,也在探寻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新途径。

  [1]牛利华.教师职业压力与教师的生命关怀[J].东北师大学报,2005,(02).

  实现由升学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这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我们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要以现代教育理念来实践学校素质教育。

  学校能否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学校领导、教师的教育思想能否更新。因为升学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概念。它们是教育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素质教育是在传统的升学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根本要求。具体地说,素质教育和升学教育在教学的理念上有着根本的区别。在教育目的上,传统的升学教育主要是为了学生的升学,而素质教育主要是为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课程设置上,一个是最大限度地强化统考学科课程,弱化、淡化甚至消亡非统考学科以及活动课程,一个是要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并重;在教育的策略上,一是要以同一内容、同一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一是要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品德教育的方法上,一是单一的灌输、说教,重在德育内容的认知,一是讲究知情意行的统一;在课堂教学目标上,一是重在知识的认识,一是强学目标多元化,不仅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还要培养人格品质;在教学方法上,一是以教师为中心,“讲授法”一统天下,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一是要综合各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在教育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上,一是以学科考分的高低为主要评价标准,以终结性评价为唯一方法,一是以德智体美劳的素质发展目标为标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囿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去进行素质教育的实践,是绝对不可能的。如何根据现代教育的理念来实践学校素质教育呢?我觉得最主要的是学校的管理者应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的要求,从课程设置、教育策略、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改革,如构建学生素质发展目标,制定教育教学改革措施以及评价方法,对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的内容与形式以及实施计划作出规定等等。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学校营构素质教育的实践,应遵循系统性的原则,不能简单地做“加减法”。所谓“加法”就是在原来升学教育的模块上加一些素质教育的课程。如果是这样的话,学生将更加苦不堪言。所谓“减法”就是减少必要的学科课程的时间,随意增加活动课的时间。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成绩,不是不要升学,成绩、升学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我们不能顾此失彼。

  素质教育应该是在规定的时间、空间里,几类课程、各种要求各得其所,不能以牺牲一方面的素质发展去换取另一方面的素质发展。素质教育是以学校为本位的设计,每个学校所面临的教育背景、所拥有的教育资源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应根据素质教育的总要求,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教育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以促使本校学生的素质全面充分地发展。

  沟通是现代社会的要求,尤其是当今社会信息数量多、传播速度快,更新变化极其迅速,只有加强群体内部信息交流、信息共享,才能集众人之力,更好地捕捉信息、驾驭信息、利用信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一体化,为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人群的语言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信息交流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的沟通交际工具。信息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教育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变。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一体化历程的逐步深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一个浩瀚而又绚丽的前景。近年来各学校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过程中作了很多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教师们在实践中寻找整合点,大胆开展实践活动,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来促进学科知识学习和能力提高。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我国面向新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践改革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何为现代教育技术呢?现代教育技术是指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相结合。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以及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必然打破传统课堂的封闭围墙,把课堂上短短的45分钟带入到一个无限广阔而又全新的领域,在时间上,在空间上,甚至连课堂的主体都将是无限的宽泛。在这个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高度整合的天地中,课堂将是一个被无限拓展的无比宽泛的概念。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再也不用那么多的吃粉笔灰,只用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上课了。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有了很好的保障,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作为教育者,也不能盲目的运用信息技术,一定要领悟现代化教育的线.现代化教育的优点

  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原因很简单,老师们之前都做了很好的备课,教师教得也很辛苦,可是短短40多分钟,不仅仅讲不了多少内容,而且一味的在黑板上进行教学,很是枯燥,但是简单的计算机技术的加入,就使课堂的教育有了不一样的效果,最简单的例子,学科教学与幻灯片的结合,不仅仅是教育方式变得新颖,而且完成了原来至少要2节课完成的学习任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其实计算机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教学功能。例如:低年级利用智能ABC打字,中年级利用Excel来进行数学数据分析、利用图表工具学习制作统计图表,高年级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学验算、利用画图工具来学习几何图形的认识等,均是充分挖掘了计算机中现有的工具进行学科教学。这样,既达到了学习、应用技术的目的,又较好地促进了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时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学生通过整合教学,既达到了学会看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变化作出适当的分析与推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的数学学科教学目标;又达到了学会用图表工具制作统计图的信息技术教学。总之,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来,是很有前景的。

  计算机技术与教育的相结合传造出了远程教育,远程教育对大多数人来说,曾经是可望不可即的事情,只是在想象中想象一下,并不指望能够实现这样的现实,不过时代的发展

  总是出乎我们的意料,没想到现在,也可以用远程教育了!远程教育使经济不发达的边远地区的教育上了一个新台阶,逐步开始消除地区性的教育差距;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以建立校园计算机网络为信托,综合利用教育资源,用计算机辅助学习、辅助教学、辅助管理,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技术,建立全新的面向信息时代的新教育体系,人类的学习也从阶段学习逐渐转变为终身学习。利用远程教育教学,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增加了课堂容量。通过学习和使用让我懂得了: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不仅是服务教学,而且是服务自身,有利于自身进步。让教育教学理念发生改变,视野逐渐开阔,技能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创新。

  在以上这些典型的课例中,信息技术都以工具的形式与整个教学过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我们很难把它从教学过程中分离出来,因为它是直接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他们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沉闷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色彩,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使二者更易于建立共学或互学的关系,同时也为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可以自主、自助从事学习活动,根据自我情况安排学习,而且可以通过互相交流,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并在合作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贡献智慧、分享成果,进而学会合作。

  教学效果直观。从过去以课堂教学内容、教材、教师经验等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一种包括各种类型资源的网上课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能够达到应有的质量和效益。

  以多媒体课件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很好的辅助作用,但也只是辅助作用而已,万万不能将其作为目的。即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并不意味着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信息技术对当前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使用计算机不意味着可以不用黑板和粉笔,可以取消语文课上的朗读,我们必须发挥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德爱学校校长陈二泉:中国教育的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也被众多专家学者所诟病。分数至上的畸形评价观,使得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作为教育人的有目的活动,是与其他诸方面的教育作用紧密相连和相互制约的,如果这些相互关系与制约的关系不能实现,劳动就会变成令人生厌的义务,不论对智慧还是对心灵都不会有何裨益。”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课堂教学的革新,最终都指向学校的课程设置。为加强学校劳动教育,我校在融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和地方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独特的课程体系――“伦理与生活”:懂得伦理,知道长幼有序,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才能和谐;懂得生活,学会生活,人生才能幸福。同时,还提出小学六年级学生要毕业,首先要过“三好”关,即一生好习惯、一项好才艺、一手好厨艺。本校“伦理与生活”课程体系的构建,让劳动完美融合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突破了个别学校“为劳动而劳动”的课程。劳动教育自然离不开劳动,但是单纯的劳动并不是教育。另外,劳动要从和学生接触最紧密和最熟悉的劳动项目开始。劳动要能让学生感受到劳动过程的快乐、感受到自己的创造力量,体会到被人的尊重和成长。

  四川省成都市二十中校长胡铃冬:在家庭教育里,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同样被忽视。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干。今年“五一”劳动节后,学校开展了“停课三天,打扫校园”活动。对此,有的学生家长直接质疑:“停课扫校园,耽误多少学习时间?”还有一位高二家长给学校写了封信:“希望能够将停课打扫卫生的方式变为放学后打扫,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复习。”相对的是,现今很多学校雇佣保洁公司打扫校园,学生只是在放学后清扫教室或过道,但不会停课。不过,我校自1996年起,一直坚持“停课扫地”这一劳动教育课程,距今已经整整20年,成为唯一一所停课打扫的学校。其间,虽不断遭到一些学生、家长甚至教师的质疑和反对,但就在这样争议中,“停课扫地”劳动教育不断成熟,臻于完善。而“停课扫地”所赋予的意义,早已不止是净化美化,而是一门课程,一门具有丰富内涵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20年来,学校劳动教育课平稳开展。除了节假日,无论哪一天走进学校,都有一个班的学生穿着绿色保洁背心在校园里劳作。“停课扫地”,这已成为本校特有的风景,每一届新生和家长也会很快地认同这门课程。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副校长朱燕红:当前,中小学生劳动意识缺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一些学生出现了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问题,这与学校和家庭教育对劳动的偏见与漠视密切相关。劳动能让人看到自己的力量、发现自己的创造力,从本质上属于学生的精神需求。劳动教育能起到促进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品性以及提高学生审美力的重要育人价值。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行动。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要把劳动教育切实纳入教育教学中去,并为此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人力、物力等资源。另一方面,家长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对社会来说,需要重塑与引导正确的劳动观,从而让人们注重从小就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形成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获得美好生活的社会舆论氛围。

  主持人提示:要真正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需要转变整个社会的教育观、人才观,以及学生的劳动价值观,让青少年真正能“享受”到劳动教育带来的“实惠”。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办公室副主任张艳红:近日,教育部呼吁学校开设“劳动课”,可以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回归。过度知识化的教育,让家长只注重学习而不注重劳动。召唤劳动教育的回归,意味着小学教育进入“体验第一”的新境界。劳动教育是人生第一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使青少年学生获得正确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劳动精神,了解和懂得生产技术知识,掌握生活和劳动技能,在劳动创造中追求幸福感的育人活动。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安里学校校长毛展煜: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改变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状。对学生进行的劳动教育中的“劳动”,应该具有更广泛的内涵和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功能,要在劳动中对学生进行认识的提升、能力的培养和品质的形成。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为此,劳动教育要和动手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相结合。学校在安排劳动任务时,不仅仅局限于让孩子们做固定的、只见到结果的劳动,更要让孩子们做一些没有预设结果的创新型劳动。例如:自己设计,用3D打印机打印出一些实用的工具,或者其他的小制作、小发明等,把劳动化作学生创新能力展示的平台。通过趣味性、竞赛类的活动寓劳动于娱乐中,让学生不但能品尝劳动的喜悦,更能展现创新带来的快乐,同时也是学生动用其全部感官去认知和学习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教育其实就是学生自己动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自己动脑、动手,既是一种体验和享受,更是一种自我认可与发现。

  山东省诸城经济开发区诸冯学校校长张则升:劳动,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获取生活财富,几乎是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最主要手段,没有一种力量能像劳动那样使人变得更加聪明。劳动教育是知识的躬身修行,它是创造真实价值的有效手段。可以说,学生今天对劳动的态度与行为,决定了他明天的工作方式与思维方式。剥夺了学生的劳动权利就等于使他们丧失了成长的机会;而放手让他们参加劳动实践,使他们具有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将使他们受益终生。对学生加强劳动教育,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校长钟进友:在中学教育中,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是学校的职责所在。重庆十一中以培养有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创新素养的国家栋梁为育人目标,其实质就是在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各行各业的精英领袖,就是培养未来高素质公民,而热爱劳动正是未来合格公民的重要素质之一。由于现在学生只注重学习,劳动观念淡薄,劳动习惯较差,甚至缺乏最起码的劳动技能。因此,学校必须根据相应政策,采取有力措施,扭转这种状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中学的培养目标。要全面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全员参与,以观念促行动,以行动养习惯。未来学生面临的竞争将非常激烈。学校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学生实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树立全面正确的劳动观。班主任和所有任课教师通过不断的思想教育,让学生真正明白劳动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主持人提示:从劳动教育的本体论、价值论和实践论的角度看,现代劳动教育要转化为“劳动技术课”来进行比较有效。

  江苏省海门市证大小学校长仇丽君:现代校园,劳动教育的开展应该赋予其现代意义。学校劳动教育,不能局限在洗洗红领巾、叠叠被子、扫扫教室、学炒几个菜等一些简单劳作中,应该全面梳理,把校园劳动教育当作一门课程进行研发实施,纳入学校德育的统一管理中。以课程的形式开展劳动教育,更契合现代学校的发展趋势。通过校园劳动体系的创建,渗透公共服务的思想,培养学生责任心、持之以恒做一件事情的毅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思想、理财理念,获得丰富的育人功能,具有较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江西省安远县三百山中心小学校长卢红胜:在开展素质教育过程中,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充分发挥知识技能优势、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也是第一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与延伸。我校在构建开放型的综合实践劳动课程中,利用“家校共建、和谐校园”、校园种植基地,让学生在劳动体验中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形成技能、培养特长、发展个性,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为了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力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密切家长与孩子的联系,学校号召每一位学生,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家长都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校园的美化工作中,可以看到学生和老师栽种小树苗,看到学生家长拿起锄头建设校园。学校的少年宫活动建设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了劳动实践课程。学校专门开辟了一处有机菜园,作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一个重要平台。菜园里种的都是有机蔬菜,学生在空闲时可以到菜园进行劳作。肥料是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果皮、菜叶等制成的。菜园收获了,学生们也更懂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不易,懂得了责任、分享和节约。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实验学校副校长孙怡:当今,我们身处在一个创新的时代。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越来越多地承载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很多国家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美国手工制作课的设计,关注了学生创新力和实践力;法国有关技术性作业和训练,重视培养学生有创造的理解力;德国将现代科技和生产技术引入学校,让60%的青少年及时地接受各种职业技能教育……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劳动技术教育作为独立的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使之成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十提出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二五”期间,我校在对劳动技术课的探索方面,逐步有了校本化的特色。劳动技术课是一门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技术活动过程为主线,以设计学生的技术实践、探究、发明、创造的学习活动为内容的课程。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学校结合“建构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实验学校课程体系”的目标,从“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生活化、个性课程生本化”入手,建构课程体系。

  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事业不断改革的灯塔,并通过教育实践的不断推进而一直推陈出新,简言之,就是教育理念指导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推动教育理念的更新。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理念里以人为本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因此,现代的教育理念主要注重人的培养,将人的重要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体现了人的根本性,并由此引申出多种现代教育目标,众多现代教育目标都指向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因此,“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根本核心。

  在“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的倡导下,现代教育理念扩展出了多重内涵。首先,现代教育理念将学生看作发展性的个体,改变以往间接灌输知识的机械性教学,认为学生是处于不断进步的动态变化中,针对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进行教育变革。其次,现代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学习的差别性和自主性。每一个学生都在不同的遗传因素和生活背景下成长,自我意识有所不同,价值观和人生观有所不同。现代教育理念更加尊重学生的独特性,鼓励学生运用知识去展现独特的自己,为社会造就不同特色的人才。最后,社会竞争愈发激烈,对人才的要求程度越来越高,我们唯有培养出适应性强、实践性强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进步。

  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对播音主持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播音主持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播音主持是一门兼具艺术性与实践性的课程,注重如何将理论学习应用到实践中。在传统的播音主持教学中,我国高校教师把教学重心放在了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将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专业技能操作上,只注重传输,而忽视了接受,这与更加注重实践力培养的现代教育理念相背离,也不利于播音主持专业性人才的培养。

  现阶段,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依然广泛地出现在播音主持教学中,老师向学生单方向地灌输专业理论,并不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枯燥、单一的学习内容令学生无法对播音主持学习保持着长久的热情,缺乏互动性的教学令学生处于固化、僵硬的学习环境中,这与播音主持的互动性相背离,与现代教育理念中将学生看作发展的个体相背离。长期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不利于我国播音主持高端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而影响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由于以上两点原因,加上我国播音主持专业发展时间较短,我国的播音主持专业的师资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十分缺乏,尤其是缺乏具备现代教育理念的专业教师。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者和推动者,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果如何,更加影响着我国播音主持群体的专业素质。由于缺乏现代教育理念的支撑、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核心,我国现在的播音主持教学呈现出了教学内容单一、理论脱离实际等现象,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当前的播音主持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现代教育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及多元化,因此,现在的播音主持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自主意识的构建等,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现代教育的目标在于一种“完全的人”的教育,即向学生传达广泛的专业理论知识但不要求学生成为同质化的群体。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对事物和知识保留着批判性的眼光和取舍的自我选择,不要求学生成为全才,但是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去展现独特的自己,为社会提供不同特色的人才。播音主持教学应该定位于实践应用型教育,应该从播音主持工作的实际操作出发,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这样,播音主持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为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培养出适应时展的多样性人才。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从实践性、多元化、互动性的视角出发来丰富教学内容及形式。这样的理念对播音主持教学改革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方向。在具体的课程培养中,播音主持教学应该既注重学生能力结构的完善,又要深入挖掘不同学生的特长优势,促进他们扬长避短。课程的设置应该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教学为辅,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置能力培养、技能训练、实践应用等多样化的课程,从而让播音主持学生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进步的广播电视行业,更好地承担起播音主持的岗位责任。

  当前,将现代教育理念应用到播音主持教学中迫在眉睫,这是我国现阶段播音主持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播音主持教学改革中,现代教育理念的应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优良的教师队伍是播音主持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播音主持专业教师要想很好地完成播音主持教学工作,必须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然而,光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对现代的播音主持教学来说远远不够。现在的播音主持教师还要用现代教学理念全副武装自己,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一方面,播音主持相关高校应该从播音主持的实践出发,不断加强播音主持教学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从多方面对播音主持教师进行综合培养,注重优秀教育理念的交流。另一方面,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独特性的培养,加强研究学习,在独特领域有自己的建树。最后播音主持教师应该是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指导,才能理论结合实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播音主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拥有再多理论知识的人才如果无法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都不是纯正的播音主持人才。因此,高校的播音主持教学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给学生创造多在镜头前实践的机会。首先,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播音主持实习的硬件设施,让学生了解新兴的播音主持设备,熟悉常见的播音主持环境;其次,高校应该积极搭建新媒体平台,让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中广泛实践,逐步寻找到自我风格和特色;最后,高校应该多进行播音主持实践教学,比如开展与电视台的联合教学、电视台短期实习等,并组织多样的主持比赛、现场模拟比赛等,让学生在丰富的理论学习基础上,拥有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发展。

  高校的播音主持教学应该摈弃传统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从现代教育理念中以人为本的核心出发,开展互动性、多样性、创新性的课程教学。播音主持教学改革应该从当代青年人的时代特点出发,在课程设置上不断进行创新。比如,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素质特点设置不同的课程,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优势,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补足自己的短板。在教学内容上,不断引进国内外社会上的流行元素,既能不断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又能让播音主持教学不与社会脱节。播音主持教师应该针对现代年轻人的特点,积极寻找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方法。

  现代教育理念主要倡导的是视角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关联性,更加注重多重体验和自我的探究,为播音主持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因此我们要将播音主持整个专业的教学过程上升到现代教育理念的应用与重构层面。只有用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播音主持教学改革,播音主持教学才能拥有不断的进步,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赵熙敏.对当前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5(06):16.

  3.李卫中.后现代教育理念对播音主持教学改革的启示[J].电影评介,2008(15):80.

  钢琴教学是高职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开展学科教育时,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并不是唯一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审美情趣以及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我国文化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教育类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对于教育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也逐渐提升,而高职音乐教学中的传统钢琴教学法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对钢琴人才的需求了,必须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对钢琴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现代教育理念是在新时代教育改革与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方式,它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首先是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的对现代教学活动提出了以人才需求及人才自我发展目标为基础展开教学活动的要求,在教育活动中高度关注学生个性塑造以及个人价值实现,将实现个人发展以及满足社会人才要求作为教学目标,通过日常教学活动来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存在的优势与潜能;其次是全方位发展的育人观念,这一观念充分强调了教学活动必须满足全面性以及综合性两大要求,换句话说也就是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各个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单一的理论知识转化,因此,必须将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逐渐转化为系统性教育。除此之外,现代教育理念中还包含了创造性理念、主体性理念、实践性理念以及个性化理念等气他多种理念,其中创造性理念所强调的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及能力,主体性理论是指以学生作为主体任务的教学方式等等。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学改革工作离不开上述教学理念的支撑,它们将会对高职院校钢琴教学改革工作带来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传统理念的改变工作应围绕下述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将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向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理念很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的缺失,因此教师必须赋予学生充分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其次,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适当调整钢琴教学的教学计划。每一位高职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无论是在性格、能力还是兴趣爱好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必须充分把握学生差异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学习能力以及接受能力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步伐。最后,应加强钢琴教学实践理念的实施。传统教学理念下的钢琴教学活动存在严重的单一化现象,教学活动基本是通过课堂形式来进行,很少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更缺乏相应的实践活动,最终导致学生的钢琴应用水平难以突破课堂范围,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必须坚持钢琴教学的多样化原则,将教学过程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实现高职钢琴教学的改革。

  如何提升钢琴教学的适实用性,第一步必须明确地识别高职院校钢琴人才培养的目标,我国高职院校在钢琴人才培养工作上锁制定的目标并不是培养钢琴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更多的是通过钢琴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最终现“以美育人”的教学目的,这一目的充分地体现了我国新课标提出的“综合素质”培养要求。具体应传授学生基本的钢琴理论知识以及钢琴演奏技巧,并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钢琴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即兴弹唱、即兴编曲等。因此高职院校钢琴课堂中必须重点关注下述内容。首先,应根据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建立适合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教材体系。其次,应在传统的钢琴理论教学基础上增加一些伴奏类教学内容,伴奏曲目可以选择一些当时较为流行、且学生喜爱程度较高的流行歌曲或摇滚乐曲,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最后,学校还应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增设钢琴文化课程,实现高职学生在钢琴教学上的全面性。

  在钢琴教学的课堂部分必须坚持以下工作。一是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高职阶段的学生基本掌握了自我学习的方式与技巧,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来探索学习内容,发掘知识中的问题点,在课堂中与其他学生或教师进行讨论。二是将协奏、弹奏等教学方式带到课堂当中,使钢琴教学不局限于传统的理论模式与示范表演模式,而是通过其他更多的元素来刺激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高职钢琴教师应积极开展钢琴相关的课外活动,以此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并培养他们的舞台表现能力。例如高职院校可以组织钢琴表演晚会,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的钢琴才艺展现出来,使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得以应用。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针对钢琴教学的评价工作进行改革,引入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模式以及自我评价模式,通过多角度的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公正、客观地评价,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有机结合,提升钢琴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对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在高职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全方位改革传统钢琴教学活动,使高职钢琴教学课程的质量得到保证,帮助高职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情趣。

  [2]汪治.现代终身教育思想视角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5,(1):22-26.

  [3]孙达天.创新钢琴伴奏课教学改革高职艺术院校音乐类教育课程[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3):68-71.

  [4]韩冬.论文化自觉下的中国钢琴作品教学(下)[J].音乐生活.2016(07)

  [5]李春晓.浅谈不同风格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J].北方音乐.2015(01)

Copyright © 2018-2023 半岛电竞·(中国)APP下载 版权所有  xml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

电 话:400-123-4567 手 机:138-0000-0000 传 真:+86-123-4567 E-mail:xpsyxf.com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半岛电竞

关注半岛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