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xinwenzixun
全国统一免费咨询电话
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0000-0000
Q Q:1234567890
E_mail:xpsyxf.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半岛电竞
半岛电竞教育现代化内涵解读及推进策略研究
半岛电竞摘 要:近几年有关教育现代化实现路径的研究,在宏观层面重点在理论上探讨了教育现代化的本质与推进思路;在中观层面主要关注对教育现代化推进策略的研究,较为具体地提出了一系列努力的维度与措施;在微观层面集中对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必要条件。本文在分析教育现代化本质与实践路径的基础上,认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可以考虑以教育信息化或教育国际化为突破口,转变传统教育思想理念,明确各参与者责任,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标准与规范有效推进教育现代化快速健康地发展。
2010年7 月29 日,中央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到2020 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2017 年1 月10 日,国务院又颁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 规划》,明确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作为“十三五” 期间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2016 年3 月9 日,国家发改委公布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任务,称将研究制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在这一背景下,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教育领域共同关注的研究热点与重要议题。教育现代化发展进入了全面攻坚阶段,然而,仍有部分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现代化是什么”“如何实现教育现代化”并不是完全了解或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厘清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探寻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现实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复杂系统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与演进的过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提出,同志于1983 年在教育的“三个面向”方针中首次提出“教育现代化”的概念。随后教育界开始集中对教育现代化内涵与教育现代化问题展开系统讨论。当时的教育现代化主要是指“电化教育”或“现代化教育手段——先进的硬件”。20 世纪90 年代,计算机与互联网逐渐发展,教育现代化核心体现为“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与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新技术在教育中的普及应用。进入21 世纪“后信息时代”,教育以信息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使用并创造价值为主要活动。教育管理部门与研究者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路径。教育现代化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及相应新理念、新思想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大多数专家们从教育现代性的视角给予教育现代化定义——教育现代化是与教育形态的不断变迁相伴随着的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的历史过程[1]。教育大词典则从现代社会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教育现代化是使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反映并满足现代生产、现代科学及现代文化发展需要而达到现代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先进水平的过程。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把教育现代化理解为教育变革的过程,即教育现代化是以现代信息社会为基础,以先进教育观念为指导,运用先进信息技术的教育变革的过程, 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过程[2]。综上所述,教育现代化的实质为教育事业逐渐具有现代性的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进化的过程。依据定义规则,可以初步界定“教育现代化”是指与教育形态变迁相伴的教育现代性在教育中不断增长和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教育现代性的增长过程,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过程,是教育与国际先进教育形态接轨的过程。教育现代性是现代教育区别于非现代教育最本质的属性[3]。
实现路径是达成某目标的方法,教育现代化实现路径指教育经由改革与发展达到“现代教育水平”的策略与方式。有关教育现代化实现路径层次多样、视角多元,研究成果亦层出不穷。
顾明远指出: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带来了教育观念、教育过程、教育模式及教师角色的一系列转变,教育信息化即为现代社会教育的核心特征。教育现代化推进也主要从教育形态推进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现代性提升,其基本思路是教育的民主性和公平性,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教育的个性化和创造性,教育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教育的信息化和创新性,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以及教育的科学性和法制性[4]。褚宏启对教育现代化问题开展有系统探究,出版《教育现代化的路径》等专著总结与反思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经验与不足,提出教育现代化包含两个维度,即“教育现代性”与“教育形态”[5]。这两个维度构成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经线 所示。在“经线”的现代性上,教育体现为人道性、多样性、理性化、民主化、法治性、生产性、专业性及自主性;在“纬线”的教育形态上, 教育包括教育管理、教育体系、课程与教学、教育资源等4 个方面。从理论上,教育现代化即教育要在每一个教育形态的维度上具有教育现代性的全部或部分特征。某一教育形态并不总是与“经线”上的所有现代性存在内在的或直接的联系,不同“纬线”上现代性的重要程度也是不相同的。基于该分析框架,实现教育现代化可以从教育的多元形态,通过技术手段与人文理念、国外借鉴与本土继承等视角全面推进教育各形态现代性的增长。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指出教育实现现代化,理念是前提,变革是手段,师资队伍是关键,要重点解决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教学的根本标准[6]。也有学者纷纷从“教育规划与发展纲要”的趋同性与依附性、独立性与关联性中寻求答案,在对教育分化与整合的系统分析中搭建现代化的实现框架,颇具特色。教育现代化实现路径是推进教育分化和整合张力的平衡与运动,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为导向,以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为路径,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机制为路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7]。这种教育现代化实现路径具有典型的系统进化特征,从分化整合的视角将原来的“基础教育”分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彰显义务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普惠性;将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整合为高中阶段教育,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将“职业技术教育”提升为“职业教育”;将“成人教育”拓展为“继续教育”,由“积极发展”改为“加快发展”;将高等教育由“积极发展” 转向“全面提高质量”,为全民“学有所教”提供平台,为人的发展和成才提供多样化途径。教育现代化实现路径研究宏观上主要从整体或较大的层面或理论层面经推演、分析提出策略与政策导向,这类研究往往不涉及具体的方法与指标,研究结论相对抽象,但这些研究在教育现代化实现路径研究中成果最多, 很多较具影响的研究者(或机构)提出的观点具有宏观导向性与建议性作用。
与宏观研究相比,中观层次研究具有相对较为具体的操作策略。此类成果主要从逻辑框架、推进维度、重要策略等方面分析提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路径。2010 年7 月,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给出了一个基本的蓝图—— 教育现代化明确的目标与体系。新华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解析了教育现代化的奋斗模型。首先,指出提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包括: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高等学校综合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高高校创新能力,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其次,强调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包括: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构建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各类学习资源开放共享,办好开放大学,发展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制定国家学历框架,推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互换互认。最后,要求要增强教育改革与发展活力。包括: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全面加强体育卫生半岛电竞、心理健康、艺术审美教育,培养创新兴趣和科学素养;深化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依法保障教育投入;实行管办评分离,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分类管理、差异化扶持的政策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完善资助体系,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8]。策略涵盖创新人才培养、学习型社会、教育改革发展等3 大领域、15 个教育维度,系统全面地为人们提供了观测、思考、实践教育现代化的视角半岛电竞。胡鞍钢等人受教育部委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开展了为期1 年的国情教育调研。调研总结了未来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构筑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逻辑框架与指导方针。教育现代化逻辑框架涉及理念层教育的终身化、操作层体制的分权化、资源的多样化、模式的开放化、手段的信息化,以及目标层教育的机会均等和人的全面发展等,如图1 所示[9]。该分析框架的提出源于大量数据的支撑,维度相对科学完整,且具有一定可操控性,因此,该框架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成为了教育机构或教育部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参考,也为构建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随着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路径的不断提出,学者们更多地从教育信息化的角度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策略,的几次讲话也多次强调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思路。江苏师范大学的陈琳分析指出:以教育信息化方式带动实现教育现代化要善于运用“网络开放共享名师教学资源”加快教育公平的实现,创新多样的数字化平台支持和加速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视—传—研—创” 教育新模式及其应用[10],其观点主要源于国家课题成果,为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了一定的引领与促进作用。中观性策略研究既注重了对教育现代化理论抽象化认识与理性思考的比较分析,又摆脱了纯粹从实践经验总结的不足。
教育现代化实现路径微观研究主要从操作层提供具体的推进方法与评价方式,为教育行政部门与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具体努力的方向。教育现代化微观路径研究主要聚焦于对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构建与测量维度的研究。为了评测教育现代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学者们在分析教育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构筑了详细的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在国内对该领域研究影响较大的是清华大学的胡鞍钢、华东师范大学的杨小薇等几位专家。胡鞍钢、王洪川等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结合教育发展现状, 从普及与公平(8 个Ⅱ级指标)、水平与质量(7 个Ⅱ 级指标)、服务与贡献(4 个Ⅱ级指标)、条件与保障(4 个Ⅱ级指标)、信息化与国际化(3 个Ⅱ级指标) 5 个维度(即Ⅰ级指标)共26 个Ⅱ级指标,分别给出了具体量化的参数、数据采集与计算的公式及各年度应该达到的水平[11]。如,A1、B1、B4、D1、E3 观察点的描述如表2,其中,B4“学生学业成就水平”参照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 的方法,计算公式为“1. 学生阅读素养= 抽样学生阅读素养测试成绩总分/ 抽样学生总数;2. 学生数学素养、学生科学素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原理同上”。E3“普通高校来华教师比例” 主要反映高校的人才吸引力、科学研究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计算公式为“普通高校聘请的国( 境) 外高校教师比例(%)= 普通高校聘请的国( 境) 外教师数/ 教师总数×100%,包括外籍访问学者、外籍博士后研究人员、聘用外籍专家等人次”[12]。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政府也非常希望形成具体的评价指标来指导和评价教育现代化发展与建设。目前,据不完全统计,颁布有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有江苏、安徽、上海、浙江、广西、广东、江西、北京、天津、云南、四川、重庆、西藏等十几个,还有部分地市也颁布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如青岛、晋江、郑州、宜昌等城市。亦有学者在分析这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对教育现代化的评价优化出4 个指标和5 个综合评价指数。4 个指标包括:背景指标、投入指标、过程指标、产出指标。5 个综合指数分别为布局合理度、发展均衡度、学习化社会、教育满意度、改革影响力[13][14]。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与颁布无疑将是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有力举措,评价指标体系不仅为广大教育者提供了清晰的、量化的标准,更为政府与教育机构提供了推进与评价教育现代化的尺度,使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真正走向实践、落于实处[15]。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国际化是触发教育现代化与提高现代化效率的重要途径。现代化发展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形成一定的策略与方法。
教育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16],有利于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17],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18],有利于促进教育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19], 有利于促进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20]。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与实际功能与现代化目标在当前时期具有惊人的一致性。教育信息化是当代教育现代性的重要体现:在空间维度,现代信息技术将打破传统非现代教育的物质形态,使教育不再拘泥于以往的教育环境,实现教育空间上的现代性突破,如智慧环境、虚拟现实、云计算技术对现代教育过程的优化与改进。在价值维度上,现代信息技术将促进教育现代性的精神与品质的实现,教育信息化在某种程度上倡导的教育新信念与新理论的应用,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育现代化同样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于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路径探讨,将更多地由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展开,即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活动、教育制度(或称教育事业)、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影响及发展功用,并提出所追寻的预期目标。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的抓手和制高点,它能有效革新传统教学手段与学习方式。教育手段与学习方式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保证。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教育现代化的直接目标是使教育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适合经济发展需要。开放引进、与国际接轨是教育快速发展的外部推力与重要捷径,教育国际化路线是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适宜性选择[21]:一方面, 从世界范围看,各国教育改革风起云涌,若不变革发展必将落后。中国教育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经验,加快教育改革步伐,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协调发展,是当代教育工作者的紧迫使命。另一方面,全球化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使得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强。伴随中国教育贸易与服务的放开, 国外教育机构纷纷抢占中国教育市场。在这种“内忧外患”的背景下,通过教育国际化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顺应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提高我国教育竞争力,实现我国教育与国际教育的全面接轨,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国际化是对国内教育系统各要素及关系的整体优化与完善,它包括国际化教育体系、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学校体系、国际化交流合作、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教育中心建设等内容。国际化路线实践要善于学习美、英、日、俄等国家经验。美国教育现代化发展以质量与公平为主题,重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继承与发扬优良教育传统,坚持教育为经济和社会服务的原则,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开展教育创新[22][23]。而欧洲大陆国家教育现代化与中国几乎完全不同,属于人文主义催生的自发的发展模式,政府更多的只是为教育事业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24]。日本教育现代化发展受政府与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教育立国”战略,广泛学习西方办学模式与西方文化,同时树立本国的道德观与价值观[25][26]。英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则特别重视教育立法,推进教育机构的改革,从教育信息化走向先进性、实用性,从教育专业化走向职业化、科学化[27][28]。俄罗斯提出以创新性思维引领教育改革和发展,以综合改革方案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以教师专业化发展带动教育质量提升的发展策略[29]。这些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行的举措、总结的经验、对问题的反思值得我们去学习。
推进教育现代化理论先行。高质量的教育现代化理论对于复杂的教育现代化现象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干预等作用,这将会大大提高人们对教育现代化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作支撑,改变传统观念与革新教育思想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传统教育的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大跨越和与国际教育接轨,在全国范围内,上至国家顶层设计,下至各位基层教育工作者甚至于参与的学生都应了解教育现代化思想与理念,主动转变传统观念,树立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价值观、管理观、教学观、学习观、评价观等,并积极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
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不能单单依靠哪个部门、哪个团队来完成的,它需要政府机构、企业、学校、专家学者、教师、学生等各主体协同努力。教育部门应当从宏观上对教育现代化发展有清晰的顶层设计,甚至强化政策干预推进;省级教育厅应根据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文件,进行战略引导,在实施过程中以评估推进教育现代化;学校是最基层的单位,同时也是政策落实的一线部门,因此, 应该积极地贯彻落实上级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政策;每一位教师与学生也都是享受教育现代化成果的个体,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地分享个人的知识与体验。实施教育现代化,只有明确各方主体的责任,分类指导、精心筹划、精准实施, 才能有效地推进。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其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考高分进名校,而是以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为主,达成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仍有一些地方以应试教育理念为导向培养学生,导致了一些高分低能现象。深化教育改革不是一句空话,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在学校管理、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革新,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转变,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获得专业知识,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与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传统教学是单向传输知识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充满现代化气息的课堂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学生之间应良好互动,能够及时地传达信息,真正实现有教无类、学有所教。现如今涌现出了许多创新性的教育方法与模式,例如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等,将这些教学模式适当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不仅能使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提升,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实施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评价反馈可以说是其中一个核心环节,以评促建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根据制定的标准对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能为后续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对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进行客观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诊断出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对整个教育现代化过程加以宏观引导,及时地做出调整,优化实施进程,是确保教育现代化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有力保障。
教育现代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与发展要务。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教育领域的各级领导和教育系统的参与者深刻领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不断探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创新路径与方法,积极将现代化思想与理念应用于实践,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未来十年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十年,政府、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已行动起来为之而奋斗,我们有理由相信教育现代化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1]褚宏启. 教育现代化的本质与评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现代化[J]. 教育研究,2013,(11):4-10.
[3]褚宏启. 教育现代化的路径——现代教育导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37.
[5]褚宏启. 教育现代化的路径——现代教育导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2):59-71.
[7]阮成武. 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 教育发展研究,2012,(17):1-7.
[8]新华社.“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J]. 陕西教育( 高教),2016,(4):26.
[9][11]胡鞍钢,王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与目标[M]// 胡鞍钢. 国情报告第十二卷2009 年( 下). 北京: 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478-523.
[12]胡鞍钢, 王洪川, 鄢一龙. 教育现代化目标与指标——兼谈“十三五”教育发展基本思路[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 21-26,47.
[13]邱白莉. 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比较研究——江苏省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D].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2006.
[14]冉华. 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价值维度比较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16.
[21][24]徐雪英. 教育现代化的不同演变路径——欧美、日本与中国模式的比较[J]. 江南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2): 103-107.
[23]王晓阳. 美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J]. 教育发展研究,2008,(23):64-72.
[25]李祖超. 日本的教育现代化之路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3):23-29.
[27]褚宏启. 历史上英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渐进式特征[J]. 比较教育研究,2000,(3):58-60.
[29]乔桂娟. 俄罗斯教育现代化区域推进模式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张炳林(1981— ),男,河南驻马店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及其教育应用;
宁攀(1983— ),女,河南驻马店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化学教育教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