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xinwenzixun
全国统一免费咨询电话
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0000-0000
Q Q:1234567890
E_mail:xpsyxf.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半岛电竞
AG旗舰厅跨专业读研到学生荣誉最高奖她是河大教育学部李琳!
AG旗舰厅基础设施不完善、师资短缺、家长信息意识淡薄......下乡支教期间李琳发现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她对教育事业的关注,看着讲台下孩子们天真可爱的面庞,
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对职业发展的规划,本科修读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李琳选择进入河南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是计算机专业与教育专业的交叉学科,是科技和人文并重的学科,在我眼里,它独具魅力。”谈起选择跨专业学习的原因,李琳这样说。
从计算机类专业转到教育类专业绝非易事,刚入学时,李琳由于本科专业与教育并不相关,对论文撰写、学术研究并不自信。但导师赵慧臣教授的指导和鼓励,让李琳发现自己的本科专业也可以成为优势,她开始有意识地从跨专业的视角去考虑问题,发挥创造性思维。与此同时,李琳不断学习教育学理论知识,夯实基础。她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崇尚学习上的“极简主义”,注重带着真正有效的目的去学习,理解知识的本质。国家奖学金、河南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河南大学“勤学向上青年”、河南大学优秀研究生......一系列奖项和荣誉称号,见证了李琳这些年的默默付出与辛苦耕耘。
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坚持培养创新性研究型人才,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学习与交流的机会,让李琳有机会在各种学术活动中锻炼自我、提升自我、展现自我。而李琳也不负期望,获得了诸多的成就。
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分会2021学术年会中,李琳做了题为“中学创客教育中学习活动的序列化设计研究”的学术分享。同时,在赵慧臣教授的推荐下,李琳还以核心成员身份参与豫教版义务教育阶段 《信息科技》教材编写工作,并参加了2022年北京大学“教育技术前沿”暑期学校,与全国各地的师生做学术交流与互动。
在强化理论研究的同时,李琳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突破。她主持的开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调研课题聚焦河南大学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结项时获评一等奖;她的作品《趁“澡”知道--热水澡的冷知识》在全国大学生数字化教育应用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她还代表学校参加2022年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技能大赛,AG旗舰厅荣获全国一等奖,并在闭幕式中作为全国选手代表发言。
李琳很喜欢一句话:“我要伸手摘星,即便一无所获也不至于满手污泥。”她享受挑战自我所带来的乐趣,也无畏失败所带来的后果。AG旗舰厅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想法与目标,李琳不惧困难,持续探索,日积月累,不断进步,从最简单的“比葫芦画瓢”做到创造性突破,从最开始的无从下手做到两年内公开发表5篇期刊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CSSCI来源期刊1篇:以第二作者身份(导师一作)发表CSSCl来源期刊2篇。“研究的乐趣在于过程而非结果本身,探索未知、满足好奇心就是科研最大的乐趣。”对于这份事业,李琳爱得纯粹。
丰富的履历背后,是李琳日复一日的努力与付出,是她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的成长与进步。她坦言曾经的她并不是那种可以站上讲台侃侃而谈的人,“我曾两次在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中失利,面试官甚至直接说我不适合当老师。”很长时间以来,这句话一直像根刺一样扎在李琳心中,她也曾一度怀疑自己,“我是不是真的适合讲课?但我有时候又觉得不服气,也许面试官判断有误?我是不是应该勇敢撕掉这样的标签?”
成为河南大学的硕士后,李琳上台讲课的机会越来越多。在这里,认真准备、精心备课的她收获了不一样的评价。“在王慧君教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分析》课程中,大家都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虽然我也认真准备了,但心里还是没有底,同学们的作品,我越看越觉得喜欢,所以在互评环节,我一边强调对同学作品的欣赏,一边又一直在讲我的不足。”出乎她意料的是,在课下她收到了王慧君老师的一条消息:“其实,你讲课也很棒。”老师的一句简单的肯定给了李琳极大的信心。
从此,李琳走上了不断突破自己、挑战自己的道路。她鼓起勇气,报名参加了“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技能大赛河南大学预选赛,并成功入选参加国赛。教育学部高度重视,成立了由王慧君教授、赵慧臣教授、张炳林副教授、AG旗舰厅冯永华副教授、朱书慧副教授组成的专家团队, 指导相关同学参赛。在李琳遇到困难时,五位老师一直鼓励着她。“我印象特别深刻,赵慧臣老师一直说,‘你讲课很不错,你要相信自己,不要自我怀疑。’这确实给了我莫大的鼓励。”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现代教育技术组的五位同学全部进入了决赛。
但决赛也并不轻松顺利,李琳在抽题环节抽到了前沿主题,怎么把前瞻知识用教育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讲好,成为了李琳必须要面对的新任务。将近凌晨,办公室的灯光依旧明亮,在朱书慧老师的指导下,李琳梳理讲课内容,寻求新的授课视角,快马加鞭地制作课件。决赛的四十八小时,在李琳的记忆中,是不灭的灯光和闪烁的星星,是窗外的朝阳与眼中的光,是河大师生一同披星戴月、奋力拼搏的身影,是无畏少年勇敢向阳而生、披荆斩棘的青春。
“什么是教育的意义?我想,从我被贴上标签,到揭下标签,到重新被赋予新的标签,这也许就是教育的意义。你们将一个在讲台上不知所措的女孩培养成自信大方、侃侃而谈的预备教师;让一个深陷自我怀疑的女孩找回自信,变得更为优秀。我想这是河南大学教育学部老师们对育人的践行,是教育的意义,更是教育的魅力。”